香河要闻

1.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

2.关注香河方志网微信

深读丨中国的世界身份

来 源: 作 者: 时 间:2024-01-02

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义正 报道

新年第一天,全国多地唱响《我爱你中国》;人民日报发布的微视频《我爱你中国》登上热搜榜。新年伊始,神州大地洋溢着浓浓的爱国情。

热爱中国,从读懂中国开始。今天,我们从世界的价值座标来看中国“身份”,从全球的分工合作来解读中国担当。

图片

▲游客在北京八达岭长城参观游览。(图源:新华社)

我是谁?

这是人类的终极哲学问题,也是由无数人构成的国家无时无刻不在面对的诘问。

百年变局加速演进,面对时代的浪潮,中国是谁?中国有哪些世界身份?

东方文明古国

著名学者亨廷顿在《文明的冲突》中说,中国不是一个国家,而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。

诚如斯言,从文明延续来看,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延续至今的国家,能从源源不断的史料、文物中向上溯源文明的过去。

历史的长河汹涌向前,奔流不息,每一朵飞溅的浪花都裹挟着在岁月中湮灭的文明尘埃。

古巴比伦文明,以及古埃及文明、古印度文明,最终因多种因素,崩塌于外敌之手。

而华夏文明却没有同他们一样在岁月的狂风中倒下,在历史的激流中沉没,而是绵延至今,如月之恒,如日之升。

图片

▲2023年5月18日晚,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为出席中国-中亚峰会的中亚国家元首夫妇举行欢迎仪式和欢迎宴会。(图源:新华社)

“岁月失语,惟石能言。”

从良渚到二里头,从蜀地三星堆青铜文化到汉唐长安,从西汉海昏侯墓到三国曹操墓,从石器、玉器、青铜器、丝绸到漆器、瓷器、金银器,一次次重大考古发现,都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。

文字的绵延成为中华文明流传的载体,使其不至于风化于漫漫的岁月之中。

数千年后,其他文明古国曾经流行过的古文字需要悬赏解读,而我们仍能通过汉字领略秦皇汉武诸代天骄的风骚、朝代更迭的风云变幻,仍能读懂祖辈的美人香草、天下大同、明月文心,清晰地看见华夏文明这条泱泱大河的蜿蜒脉络。

“连续性、创新性、统一性、包容性、和平性”五个突出特性,不仅科学概括了中华文明有别于其他文明的独特性,也道出了其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。

中华文明之河不断吸纳,在变化的时间中永不干涸,流淌在东方大地之上,构筑起我们的自信之源。

联合国大会将春节作为联合国假日,是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肯定和赞赏,这也是古老东方文明在全球的一次“身份识别”。

负责任大国

当前,全球并不太平,地缘政治形势又趋紧张。

全球粮食安全、能源安全、债务危机同步显现,多方面赤字加剧。俄乌战争,巴以冲突,日本核污水排海,土耳其大地震,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持续演进,人类和平发展面临空前挑战。

在波诡云谲的世界变幻中,中国作为世界负责任大国,是如何践行自己的承诺与担当的呢?

中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提前10年实现《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》中的减贫目标。中国因此成为了世界上减贫人口数最多的国家,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%,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。

图片

▲2023年11月3日,“十八洞”减贫与发展论坛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开幕。

在世界经济下行、部分国家放弃大国担当的背景下,中国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%,居于首位的成绩展现大国担当世界发展责任的风范。

中国面向世界的郑重承诺,在一个个切实的行动中兑现,同时也经得起大灾大难的考验。

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时,中国及时制定防控策略,不仅切实维护本国社会稳定,更以实际行动为国际社会提供援助,向20多个国家派出抗疫医疗专家组,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好评。

图片

▲2023年10月17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附近拍摄的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景观布置。(图源:新华社)

在中国推动下,沙特与伊朗两国恢复外交关系。北京对话掀开了沙伊关系新的一页。埃及《金字塔报》认为,沙伊“北京协议”的达成,预示着基于和平与理解的中国方案的诞生。

针对乌克兰危机,中方提出“四个应该”、“四个共同”和“三点思考”等主张,为推动政治解决危机指明了方向。

在中国担任安理会轮值主席国期间,联合国安理会于2023年11月15日通过了在加沙实施人道主义暂时停火的决议。这是2023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,安理会首次通过相关决议。

人类应该和衷共济、和合共生,中国一直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。

阿联酋迪拜大学孔子学院前院长希曼特评价说,“中方提出全球发展倡议、全球安全倡议、全球文明倡议,从发展、安全、文明3个维度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提供中国方案,彰显了中国负责任大国担当”。

“全球南方”成员

上世纪80年代,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,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,东西问题是指美苏争霸。随着苏联解体,东西问题逐渐退出。“全球南方”地缘政治新概念快速升温,吹响了发展中国家的“集结号”。美西方国家则认领“全球北方”成员身份。

“全球南方”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集合体,成员大多是从殖民主义的历史泥淖中走出来,肩负着本国发展振兴的历史使命。

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,中国天然是“全球南方”的成员。

2023年是中国提出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十周年。这10年,中国与151个国家、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合作文件。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成为了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。

图片

▲中欧班列(西安—汉堡)在西安国际港站准备发车。(图源:新华社)

作为金砖国家创始成员国之一,中国长期致力于推动金砖国家经济合作。如今,中国已是金砖国家巴西、俄罗斯、印度、南非的第一大贸易伙伴。在2023年,中国推动金砖合作机制实现历史性扩员。

2023年,是中国真实亲诚对非洲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提出10周年。10年间,中非合作不断提质升级,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迈入新时代。其中,中非经贸博览会永久落户长沙。

图片

▲第三届中国—非洲经贸博览会暨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推介会现场。

“全球南方”国家奉行不结盟策略,在过去20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0%,过去40年来GDP的全球占比从24%增至40%以上。

“全球南方”正在成为全球格局中一支重要的力量。

上善若水,中国与“全球南方”成员国家就如诸多条河流,和而不盟,秉持着同一个目标,在各自的领域生生不息,向着大海奔涌而去。

社会主义国家

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,“社会主义国家”是中国的鲜明标识。

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、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、新兴大国和传统大国之间,一直围绕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展开激烈博弈,其中充满不同价值观念和不同社会制度之争。

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取得巨大成功表明,社会主义没有灭亡,也不会灭亡,而且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活力。

图片

▲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。(图源:新华社)

方向决定道路,道路决定命运。

中国正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。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就包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。

中国式现代化,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,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,打破了“现代化=西方化”的迷思,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,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。

恩格斯曾指出:“所谓‘社会主义社会’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,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,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。”因而,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。

在新时代,中国始终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成为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旗帜,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。

最大的发展中国家

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,2022年,中国GDP达121万亿元,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8万亿美元,人均GDP85698元,折算为12741美元。

虽然中国取得的成绩全世界有目共睹,是发展中国家的“优等生”,但绝非“毕业生”。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,仍面临艰巨挑战和发展压力。

图片

▲在印度尼西亚普哇加达拍摄的一列行驶中的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。(图源:新华社)

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类发展指数(HDI),小于0.8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。2021年,中国HDI为0.768,排名第79位,与主要发展中国家位次相当。

尽管在某些领域和方面,中国已成为世界领先的大国,且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,但多项发展指标特别是人均指标仍处于世界中游。

2022年,中国人均GDP仅相当于发达经济体的1/5、美国的16.6%。第三产业占比52.8%,低于发达国家70%的平均水平。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,中国仍处于中低端。

因此,我们需要对照先进找差距,锚定目标聚动力,接续奋斗、砥砺前行。

根据我们国家的规划,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;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,将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。

不论中国发展到什么程度,中国永远是发展中国家的一员,永远同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。

图片

▲在阿根廷胡胡伊省高查瑞光伏电站拍摄的光伏板。(图源:新华社)

在世界之潮上,中国是文明古国,是负责任大国,是南方国家,是社会主义国家,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……

无论中国是什么身份,中国都将终日乾乾,与时偕行,心忧天下同袍,踏大道为公,同万川赴海。

观潮的螃蟹.gif

 

来源:红网

作者:王义正

编辑:高芹

本文为湖南红网新闻频道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news.rednet.cn/content/646845/94/13411582.html

 

  • 今日头条

  • VR全景

  • 香河地方志官方微信

  • 香河地方志小程序

备案号:冀ICP备18016968号-1 冀公网安备 13102402000328号 电话号码: 0316-8581951 地址: 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
Copyright © 2017-2020 香河地方志 技术支持:蓝街科技 邮箱: 826763194@qq.com
www.xhdfz.com